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张江欲试水生物医药CMO代工

日期:2013-06-16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东方早报
关键字:


打造“合同制造外包”代工产业,破解中小创新主体产业化难题


据介绍,目前张江园区内共有近40个临床II/III期研究的药物品种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实现产业化。寇聪 早报资料


从2004年创立至今,没有产品,也没有营利。建龙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化名,简称建龙)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坚持了8年多。并且还得持续投入下去。


“从成立到现在,我们已经花了将近2000万美元。我们会坚持走下去,但是能走多远,我也不知道。”建龙首席执行长李良(化名)告诉早报记者。


事实上,在张江园区,像建龙这样的企业并不在少数,生物医药行业研发的漫长和艰辛成为这些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挑战着张江园区管理者的智慧。


生物医药CMO试点


按中国现行规定,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采取“捆绑”管理模式,药品批准文号只颁发给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以抗体药物为例,建立符合美欧标准的1000L规模生物反应器生产线,就需要约1亿美元。这对拥有大量中小创新主体但缺乏大规模产业化资源(资本和土地)的张江园区来说,极为不利。突破之道惟有扫除政策障碍,发展集中化的CMO(合同制造外包)代工产业。


目前张江园区有生物医药企业500多家。早报记者在园区企业采访时发现,不少生物医药企业均面临融资难、运营成本高、产业化压力大的问题,而有的企业坚持不下去选择放弃。


好在,这一情况正在改变。“目前园区内共有近40个临床II/III期研究的药物品种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实现产业化。”张江园区相关人士说。一般而言,III期临床试验通过后,便可以申请药物注册。


上述人士还告诉早报记者,自1996年国家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全面启动部市共建计划,在张江打造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以来,张江已基本形成了从新药研发、药物筛选、药力评估、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


5月17日,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园区内外26家企业联合承担的“张江药物创新与孵化基地建设”课题通过任务验收,张江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又下一城。


6月5日,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与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出资近5亿元人民币,打造跨国药企在华首个运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生物制药基地。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兰忠告诉早报记者,“通过合作,可以把国际上先进的CMO(合同制造外包)代工的技术、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经验以及监管模式,借鉴到国内来。目前我们正积极探索推进CMO合同代工模式的试点工作,希望建立一个公共平台,为园区医药企业服务。”


按中国现行规定,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采取“捆绑”管理模式,药品批准文号只颁发给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以抗体药物为例,建立符合美欧标准的1000L规模生物反应器生产线,就需要约1亿美元。这对拥有大量中小创新主体但缺乏大规模产业化资源(资本和土地)的张江园区来说,极为不利。


只有突破当前政策障碍,发展集中化的CMO合同代工产业,承接研发、中试、产业化需求,才能解决园区一些企业的产业化需求。


据了解,生物医药CMO代工模式试点已得到浦东新区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已被纳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一。


审批慢


“我们企业同时在美国和中国申请临床试验报告,美国30天就审批了,提出修改意见,我们改正然后就获批了。而在中国,一个项目花了我们26个月时间,你上交材料,真正有回音得15个月之后了。”


建龙创立于2004年,是一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按国际标准研发创新型生物医药产品的公司,在研产品主要针对尚未解决的医疗难题,如肿瘤、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李良1997年开始在美国创业,“之所以选择回国发展,我是想,在医药领域,中国的设备并不比美国差,并且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论文三分之一以上都有中国人参与,今后养得起生物医药产业的国家可能只有美国和中国。”


虽然信心很足,但是回国之后,李良发现,在国内做生物医药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比如我们的科研设备,得从国外进口,因为税费高,有时候成本是美国的五六倍之多。房租成本现在也很高了,目前已经超过美国加州了。”李良说。


由于近年来没有新增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用地,目前张江适用于生物医药产业扩张发展的物业资源很紧缺。拿建龙来说,原来在张江核心园办公,后来因为企业发展,现在不得不搬到康桥工业园办公。


张江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张江园区相关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张江抓住行政区域合并的契机,向张江中区、南区延伸,加快推进土地开发,着力打造千亿级规模的“张江健康科技产业带”,并与金山园区合作建设“张江生物医药基地金山分园”,加快为下一步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化拓展空间。


但新增空间的落实有待时日,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中国现行的药物审批制度,一些生物医药企业耽误了太多时间。


“我们企业同时在美国和中国申请临床试验报告,美国30天就审批了,提出修改意见,我们改正然后就获批了。而在中国,一个项目花了我们26个月时间,你上交材料,真正有回音得15个月之后了。”李良说。


李良认为,虽然国家在大层面上提倡创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并不能够做到。


康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主任陈丽也透露,该公司一种药在2007年10月申请临床试验,直到2009年3月才上会讨论。而同时,该药已经在香港做完临床一期,进入了临床二期试验。


“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时间越长,我们的投入就越大,做一个创新药从研发到产业化至少需要10年时间,很多企业并不能够坚持到最后。”陈丽说。


据悉,在张江园区,已有13个项目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超过40个项目正在申报国外主流国家临床研究。


如果中国在新药临床审批方面提高效率,或许将有更多的新药尽快实现产业化,而这也将使得一些企业更快摆脱困境。


融资难


“目前我们正在想办法融资,在香港做临床二期试验。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越到最后需要的资金越多,现在我们大概还需要2000万港元的资金。”


除了受制于审批效率,张江的生物医药企业还面临一大挑战,那就是融资。


作为康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陈丽所在的拜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在研制首只抗肝癌药物金氨素(BCT-100),主治人体内靠精氨酸赖以为生的恶性肿瘤。


“目前我们正在想办法融资,在香港做临床二期试验。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越到最后需要的资金越多,现在我们大概还需要2000万港币的资金。”陈丽告诉早报记者。


目前,张江已经成立了上海市首批小额贷款公司之一的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的金融产品,谋求探索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支持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除了小额贷款,张江还利用现有资金直接投资一些企业。2010年11月,由上海张江集团和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上海张江转化医学研发中心成立。


通过5年的努力,仅仅只需2ml血,这个中心就能检测受检者是否携带遗传性的肿瘤基因(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肠癌、胃癌、甲状腺癌等10多种癌症),并可以预测相应肿瘤的发生概率。


上海张江转化医学研发中心总经理楼敬伟表示,当初成立这个中心,就是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肿瘤个体化诊疗和全基因组测序。


“许多肿瘤药物,尤其是靶向药物价格非常昂贵,如果选择了不适合患者特点的药物来治疗,既浪费了巨额的医疗费用,又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用分子诊断技术为癌症病人做精确的诊断,然后制定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才是完美的组合,也是我们的目标。”楼敬伟说。


上海张江转化医学研发中心副主任吴孟华说:“我们不但能分门别类地将与各种疾病相关的一组基因进行同时分析,还可以将一个人所有已知功能的约25000个基因在两个月内全部解读出来,提供迄今为止全球最先进的全基因组测序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而对于张江集团而言,目的就是通过投资,快速建立最新的生物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软、硬件平台。


分享到:
  • 北京汇祥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汇祥林科技有
  • 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
  • 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用友金融信息技术
  • 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红帆电脑科技
  • 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恒星科技股
  • 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创软件工程股份
  •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
  • 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
  • 远光软件远光软件
  • 擎天科技擎天科技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

周威——北京中百信工程

周威,1978年9月出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中电企协信息监详细>

刘庆波 中国碳市场IT服

北京中百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权益交易行业信息技术咨询、软件设计研发、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