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日期:2013-06-14 来源:信息化建设 作者:孙静 刘叶婷
关键字:

评价一个城市智不智慧,不是空口说白话就行,必须得有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智慧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明确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但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在深入开展调研后,建立了各自的智慧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工信部2002年发布的《城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方案(试行)》、南京信息中心2010年发表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11年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镇)发展指数评估体系》、上海浦东新区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1.0》和《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等,它们是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道路上的“先驱”,为智慧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各有各的特点

上述发布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方案)都有自己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评估机构、指标选取、评估内容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

我国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由信息化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科研机构主导进行,政府主要起引导与监管作用,这也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做法。企事业等科研机构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构建智慧城市评估体系,有其行业优势和特殊性。

从我国现有“智慧城市”指标评估体系来看,虽然指标名称不同、分配权重不同、侧重点不同,但评估内容基本上集中在硬件、环境、服务和人文四个方面。但具体来看,各个评价指标体系仍有所不同。如工信部发布的评估体系由于时间较早,更侧重于基础设施等硬件指标评估;上海浦东区发布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国内第一个针对具体地区制定的评估体系,有很强的地域性;中国智慧城市(镇)发展指数评估体系更倾向于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角度对智慧城市进行整体分析;国脉互联发布的评估报告主要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将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进行归类。

现有的各评估指标体系基本上都对正在创建的智慧城市进行了实际调研,并借鉴和参照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进行量化计算和科学评测,形成检验智慧城市成果的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指标的选取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基础设施中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覆盖水平等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对于像公共服务和人文环境比较抽象的内容采取定性指标,根据权重分配进行定性分析。


存在共性问题

通过对我国现有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归纳和分析,本文认为存在如下不足:

评估主体单一,影响指标体系的影响力。当前,测评主体以第三方咨询机构为主,但这些测评机构存在着影响力较弱、权威性较低、地域性较强等问题,缺少全国性的、统一的、影响力大的测评机构。此外,现有的评估主体基本都是自发性开展研究,缺少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测评结果打折。

评估内容不完备,影响指标体系的准确度。整体来看,现有体系侧重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智能产业和人文环境等现状的关注,缺少对生态和自然环境等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这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不一致。今后,要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更多地引入体现“可持续”特征的评价指标。

评估体系不规范,影响指标体系的客观性。评估体系主要由指标选取、指标权重分配和测度方法三部分构成。在指标选取方面,国内不同机构发布的指标体系存在交叉情况,让使用者无从选择。在权重分配方面,部分指标体系存在无权重分配或者权重分配比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影响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在测试方法方面,测试方法缺失或者不完善也影响指标体系的客观性。


可以这样优化

针对上述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和完善:

评估主体要进一步多样化。智慧城市评估主体要有政府的引导,信息化专家的指导和第三方机构的积极参与,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引入公众参与,从政策性、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众性四个方面保证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可用性。《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成功发布,正是得益于浦东政府的委托、信息化专家的指导和专业机构的积极参与。

指标内容要进一步动态化。智慧城市是个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评估智慧城市时要强调指标的动态化特征。指标内容应随着社会发展和智慧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而调整,如固定电话拥有率等指标现在已不再具有价值等。此外,指标权重也不应固定不变,要根据该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影响力进行再分配。

指标体系要进一步体现差异化。“智慧城市”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决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有差异。指标体系要有指向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体现针对性,比如是针对全国范围,还是针对市、县行政级别等。不同机构构建的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评价方法等方面要有明显的特点。因此,各地在建立本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理清目标需求,从长远发展和长期规划出发,制定出具有本地、本市发展特色的指标体系,不可复制照搬。

指标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和分类。在构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根据需要进行细化和分类,建立国家、地区和行业三个层面的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宏观的、共性的指标,也要考虑微观的、个性的指标。在国家层面,评价体系中应引入政策法规、顶层设计等指标,要突出整体性、全面性和导向性。在地区层面,评价体系应强调区域特色、产业特征、经济影响力等指标,要突出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在行业层面,评价体系应更加侧重于经济效益而非公共服务功能等。

分享到:
  • 北京汇祥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汇祥林科技有
  • 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
  • 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用友金融信息技术
  • 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红帆电脑科技
  • 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恒星科技股
  • 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创软件工程股份
  •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
  • 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
  • 远光软件远光软件
  • 擎天科技擎天科技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

周威——北京中百信工程

周威,1978年9月出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中电企协信息监详细>

刘庆波 中国碳市场IT服

北京中百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权益交易行业信息技术咨询、软件设计研发、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