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等待成品油价改的效率红利

日期:2013-07-10 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
关键字:
国家发改委宣布调整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一是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从原先的22个工作日减为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成品油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价值中国网

日前,国内成品油市场迎来本年度第二次调价。此次调价的方向为降价,同时,国家发改委宣布调整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一是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从原先的22个工作日减为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成品油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

这一政策调整显然会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更灵活,更具“市场化”。当然,公众更感兴趣的是,在与国际市场同步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会如何变化,未来的成品油究竟会降价还是涨价。

在此,有必要先澄清的是,当下成品油调价机制改革的实质并非在于让成品油的“价格”市场化,而在于让成品油的“价格波动”市场化,即国内成品油盯准国际市场,其结果是实现价格的同步波动。就此而言,即便国际市场油价有升有降,从而带动国内油价相应波动,但内外联动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长期走势,却未必等同于国际市场价格。

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讲,成品油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商品,其价格形成固然要服从于以效率为导向的优化配置需要,同时还须服从其利用过程的“外部性”特性所带来的“非市场化”考量。

一般而言,一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于供给方的直接成本,主要是生产加工成本、营销成本及相应利润,二是基于需求方的调节性成本,主要由各种税收组成。这两部分价格的比例关系在世界各国有所不同,但基于生产和市场的高度国际化,前一部分成本在全球市场范围内是基本均衡的,对生产者来说,在市场统一的前提下,依国际市场价格进行生产决策是最佳选择,否则的话生产者就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如果我们将这部分价格定义为成品油价格形成的“市场化”因素。那么,其第二个价格组成部分便是成品油价格形成的“非市场化”因素。

与生产者的处境不同,各国消费者接受的成品油终端使用价格是不平衡的,原因在于成品油的利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外部影响,这些影响涉及环境、资源、安全及经济风险等方面。从理论上讲,成品油的各种外部影响无法统一定价。因而,如果这个外部影响较为明显,并且其估值也足够高,那么成品油的最终价格就会显得较贵。

譬如,一旦成品油利用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实际影响,并且这一影响被估价,那么,各国显然就有了通过税收等方式将这一外部影响内部化到价格中去的正当理由。同时出于不同的偏好和估价,环境影响内部化之后对终端价格的作用程度在各国显然是有所不同的,其结果无疑将是各国消费者承担不同的成品油价格。

接下来的问题则是,我们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与成品油的“非市场化”考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同时,这样的关系又对成品油价格有什么影响?

如上所述,成品油价格由两部分成本组成,如果我们假定源自外部影响的第二部分成本固定不动,那么第一部分成本的变动就会影响最终市场价格。就此而言,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最终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好处在于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国内成品油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第一部分的成本。为什么呢?

与直觉有所不同,任何的成品油的生产和利用,其实都是被直接或间接纳入全球统一市场之内的。其中,成品油贸易属于国际市场中的直接流动,各国的确可以进行各种干预,使其流动变缓或受阻。但成品油的特殊性在于,它还可以附着在其他商品和服务上进行间接的国际流动,在商品和服务自由贸易的全球化背景下,这意味着成品油的跨国流动在经济意义上是无法被完全阻断的。

间接流动在效率上显然低于直接流动。所以,全球成品油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以更加直接的流动来替代间接流动,这样可以帮助各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的最大好处便在于降低成本,即降低成品油价格中的市场化部分。这样一来,在有限的价格空间内,“市场化”可以为实现成品油的“非市场化”考量提供更大的余地。

当然,这未必意味着成品油的短期价格会出现下滑。不过长期看来,随着外部影响逐渐消除,一旦成品油价格中的“非市场化”考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满足而趋于平缓,届时仍可显现出价格内外联动产生的降价效应,那就是市场化给成品油市场带来的“效率”红利。

分享到:
  • 北京中百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百信信息技
  • 福瑞博德软件开发公司福瑞博德软件开发
  • 北京护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护航科技有限
  •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 远光软件远光软件
  •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
  •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启明信息技术股份
  • 戴尔戴尔
  • HPHP
  •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 东软集团东软集团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
新闻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