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信息化:支撑汽车产业价值链战略

日期:2013-06-28 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作者:
关键字:
随着近些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合资合作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新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变革的源泉和催化剂。

随着近些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合资合作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新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变革的源泉和催化剂。

我国汽车工业信息化已经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支撑产业链与经营国际化战略;二是支撑产业价值链战略(包括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服务增值);三是支撑模块化和产品平台开发战略;四是支撑企业进行集团化管理;五是支撑企业决策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十年的建设,我国汽车工业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意识增强。初步形成了全行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趋于完善。产业链、价值链观念明显,决策、管理、产品开发、生产经营、服务增值等充分体现汽车行业特点的内容均已纳入信息化建设范畴。

三是涌现出一批以汽车整车企业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高水平企业。以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集团、维柴集团、大长江集团等为代表的整车、零部件和摩托车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较高。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领导重视、机构设置合理、有比较充足的投入、有整体的发展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他们注重人、财、物、产、供、销各环节主要管理功能的集成应用,注重产业链的协同和管理职能的协同。信息化的过程使得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变革,企业的经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我国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首先,商业化的信息化系统无法满足越来越个性化的企业业务流程的实际需求,缺乏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在针对汽车行业的解决方案中,没有将国外汽车行业最佳实践和国内实际结合起来,导致信息化变成了现有流程的电子化,从效果和价值上都大打折扣。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信息资源达不到共享,使工作效率大大折扣。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更是壁垒重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出现企业中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导致企业对信息化重复投资,产生“信息孤岛”,系统内信息或是冗余或是不能共享。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指导方针,没有建立起来行业信息化共享交流机制。

其次,支撑产业协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处于萌芽期,缺乏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目前,汽车行业信息化集中在企业内部信息化,主要包括产品研发和企业管理两大信息化系统。基础好的企业已将以自身为核心的采购、经销和服务信息化系统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实施,信息化的触角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协作企业延伸,但应用内容还是仅仅围绕企业自身的需求。社会化协作体系的公共平台应用规模不大,缺乏行业整体的考虑。

再次,重产品研发和企业管理,轻服务和市场创新,重软件推广,轻应用实施,缺乏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软件供应商多数以推销软件产品为主要目标,缺乏对企业的定制开发和应用实施。造成软件不合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应用无法深入。缺乏面向实际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软件异种异类,适应性差,维护困难。缺乏汽车行业的整体服务提供商,通用型软件在行业应用“水土不服”且没能得到和二号的服务支持。

最后,行业标准滞后,缺乏对信息化的有效支撑。信息化缺乏标准支撑。由于缺少可遵循的行业信息化标准,使得很多信息系统没法持续发展,最后只能推倒重来;独立采购或自主研发的系统,由于缺少互联互通的标准,使得集成困难重重;各种各自为政,缺少规范和统一的信息模型,使得系统与系统之间缺少“共同语言”。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竞争能力相对薄弱,建设信息化支撑下的我国汽车产业体系和探索我国汽车产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刻不容缓,中国汽车产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应是:

一是支撑汽车产业“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的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信息化对国内/海外生产基地、国内/海外销售、全球/区域研发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支撑等。

二是以信息化推进汽车服务业发展,占据汽车产业价值链高端。从汽车零售、特约维修等整车厂销售服务网络拓展到独立服务商的销售服务网络,还包括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快保、车载信息等向产业的下游延伸。

三是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面向行业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以软件租赁等多种服务模式,支持整车或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与上下游协作企业进行设计协同、资源协同、采购协同、销售协同、售后服务系统和物流协同等。

为顺应汽车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汽车企业信息化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着力点:

1.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需要掌握核心资源和技术,加强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构建跨国产业链,参与全球竞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信息化应该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协同研制能力和规模管理效率,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国界的企业间业务协同提供支撑。

2.我国汽车行业的骨干制造企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利用产品数字化建模、工程分析、工艺设计、制造执行和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系统,通过集成创新改变产品设计方式、数据管理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促进业务流程整合和优化,提高设计制造效率,实现生产和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3.由于中西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汽车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应更多地依靠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快速响应市场,为产业链提供配套服务。

分享到:
  • 北京中百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百信信息技
  • 福瑞博德软件开发公司福瑞博德软件开发
  • 北京护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护航科技有限
  •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 远光软件远光软件
  •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
  •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启明信息技术股份
  • 戴尔戴尔
  • HPHP
  •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 东软集团东软集团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
新闻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