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名人堂是“企迪网”打造的品牌栏目,邀请贯穿信息产业全行业名人开辟专栏,发表观点,经验分享,热点话题等文章,为业内带来诸多思考和启发。顾问团、编委会、理事会由行业著名专家组成,是“企迪网”的智囊。诚挚邀请各界名人加入,与我们一起分享您的睿智,共同促进信息化发展。

GDP确已挑不起所有“担子”

日期:2013-07-31 来源:企迪网 作者:赵丽芬

开场白:长久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备受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近年来对于GDP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不断涌现。从GDP数据的可信度,到对“唯GDP论”的反思,越来越热烈的争论,吸引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期本报特别约请了中央财经大学的3位学者,共同围绕当前有关GDP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

主持人:本报实习生丁敏 厉华威 王品才

嘉 宾: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丽芬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蒋选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系副主任陈斌开

话题一

越看重GDP,GDP可信度会越低

主持人:前不久,根据公布的数据发现,2010年全国各地GDP数据汇总之后,无论是总量上,还是增速上,都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据有较大出入,这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对此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和认识呢?

蒋选: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GDP核算以来,地方数据汇总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数据有出入的现象就几乎始终存在,这其中有技术上的因素,如重复计算、口径不统一、跨区域的经济核算等。事实上,中央与地方在GDP统计数据上出现差异的情况,在世界各国也都普遍存在。不过,在我个人看来,我国在GDP统计数据上的差异,除了技术因素,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凸显出来的地方政府对GDP这个经济增长指标所代表的“政绩”的偏重。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政府普遍将GDP增长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而为了完成GDP增长的目标,就有一些地方政府采用了层层加码、盲目估算,甚至虚报数据的方式。

陈斌开:造成中央与地方在GDP统计数据上出现差异的现象,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统计数据的质量。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今年年初宣布,将完善GDP的核算方法,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其计划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将GDP数据统一交由国家统计局来进行核算,地方统计局仅负责报送数据。但个人认为,无论是由谁来进行最终的核算,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这其中,除了技术因素之外,体制与机制上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像目前,我国各地方统计局大多归地方政府管辖,报送的数据也要经由地方政府的批准。个人认为,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也是我国GDP数据差异的产生原因之一。

主持人:GDP统计数据凸显出如此多的问题,那么要完善GDP核查体系又该从何入手呢?

蒋选:从技术上讲,应该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中央和地方GDP核算的口径、方法,同时强化统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统计管理。但是更重要的是以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导,从根本上改变政绩观,建立考核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GDP是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可以作为政绩考核的一个方面,但不能作为唯一指标。

陈斌开:GDP核算体系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但它依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不能奢望更换一个名称、一个计算口径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想标本兼治,一方面需要从数据的源头去探寻症结所在,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应消除地方政府对财政数据的干扰;而另一方面,则应全面地考察各项数据指标,不要让GDP挑起所有的担子。

个人认为,要想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单看GDP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结合其他数据进行研究,多管齐下。而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首先,地方工业增加值。这是指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由于工业增加值与地方需要上缴的赋税直接挂钩,所以这一数据若要造假就必须以上缴多余的税款为代价,在此重压下,相信数据造假的现象将大大减轻。

其次,用电量。检测用电量是一个重要指标,不过从去年开始,由于许多地方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而实施拉闸限电,使得许多企业采用其他办法自行发电,从而对这项指标的监测出现难度。但是也应看到,在不存在这些特殊情况的时期,用电量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第三,大宗物品销量。大宗物品的销量可以反映出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从中也可以窥探出经济发展状况。

最后,GDP年增长率变化。相比GDP数据,GDP增长率的变化更加具有参考价值,其经过分析后的数据剔除了更多的不可信的因素。虽然每年的GDP数据都可能会出现一些谎报、盲报现象,但仍有以上所提到的许多指标来检测是否数据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在此基础之上,那些可能存在的谎报、盲报也不是空穴来风,在现实的基础上可能稍有夸张,那么在此情况下,年度增长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谎报、盲报的影响,较为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状况。

主持人:当前,绿色GDP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有何看法?

陈斌开:绿色GDP概念一经提出,就被许多人视为扭转“以GDP为纲”观念的一个有力的工具。但是个人认为,由于对绿色GDP我国尚无明确的定义,核算标准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其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仍需长时间的观察。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来防止数据造假行为披上“绿色”的外衣后,转变为合法的行为。毕竟如果数据的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话题二

实现8%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并不轻松

主持人: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1年GDP增长目标为8%左右。很多人认为,这一数据相比往年来说,是比较保守的,对此该如何看待呢?

赵丽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和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无论是2011年还是“十二五”期间乃至以后若干年,我国将要追求的是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这其中就包含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的进步、人民福祉的提高。

由此,再来看国家将今年GDP增长目标确定为8%,虽然与往年实际GDP增长率相比,显得比较保守,但却是切合实际的决定。这一数字通盘考虑了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资源、能源、环境、就业等压力。具体来说――

首先,从国际上看,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它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而且也带来了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过去那种亚洲生产、欧美消费、资源大国提供资源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世界经济未来将进入增速减缓期,围绕市场、技术、资源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能源安全、资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也更加突出。

其次,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中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突出。例如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就存在着诸多不协调,一是需求结构过多地依赖出口和投资;二是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三是经济增长过多依赖物质投入等。此外,我国还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挑战,而体制机制改革也到了关键期。

综合国际国内形势判断,个人认为,国家将今年GDP增长的目标定为8%左右是正视现实的举措,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轻松。

主持人:前文讨论过中央与地方统计数据差异的问题。但从公开的数据来看,2011年全国总体GDP预期目标为8%,但很多地方则定为10%、甚至更高。这种现象该如何看待?

赵丽芬:个人认为,国家总体GDP预期目标,离不开地方GDP增长的支撑。而前者低于后者,一定意义上讲只是表面上的判断,最终的结果不见得会因为地方目标定得偏高而使我国总体GDP增长超过8%。因为地方确定的指标可能有两种情况,一些地方确实能够实现既定目标,甚至还会高一点,而有些地方却可能受“唯GDP论”的影响,确定了过高的目标,最后难以实现。由此,应抱有这样的认识,2011年全国总体GDP增长目标确定为8%左右,应当是基于地方的实际及其预期,并在通盘考虑全国情况而制定的,地方的目标对于中央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话题三

GDP之外还需加上协调发展与民生

主持人:相对于GDP目标的下调,今年国家对于民生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这是否意味着对于GDP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正在发生着转变?

蒋选:GDP作为一个总量经济指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中的所有问题。这正是“唯GDP”观念日渐被抛弃的主要原因。

赵丽芬: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表示要让居民收入“跑赢”GDP,这表现了各级政府更加关注民生。事实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关注民生既是大势所趋和客观需要,也具备了一定物质条件。

发展的宗旨是造福于人民,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为了解决好民生问题,今年中央财政提出将会进一步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而这也需要地方的密切配合。如果地方不顾民生问题,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率,那么中央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为此,应特别强调地方的经济增长必须确保是高质量、高效益的,地方用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应当有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在促进增长的同时注意结构调整和转变,切实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产业;地方财政投入应注重发展教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公共卫生事业等;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考核,切忌“唯GDP论”,应把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以及民生问题的解决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主持人:发展民生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赵丽芬:主要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关注――

首先,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应在确保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居民个人收入分配所占的份额,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这就涉及到了税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其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使之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要切实保证居民的实际收入有所增加,即保证增加的居民收入,不被物价上涨而抵消甚至下降,从而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我国近期出现了几次物价波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我国经济体系本身的原因,也有世界经济传导体系的影响。但不论原因为何,价格的上涨反映了我国存在内生的通货膨胀压力,这就需要财政、货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综合调理。相信未来一段时期内治理通胀压力将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紧要任务。

主持人:当前,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此有什么看法?

赵丽芬:控制碳排放量不只是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单位GDP能耗一直很高,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应当抓住发展低碳经济这一契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促进持续发展。

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控制碳排放的压力,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重工业的支持。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是完善体制机制。借鉴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绿色理念和责任,加大对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致力于科技创新,减少和控制污染,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 北京汇祥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汇祥林科技有
  • 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
  • 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用友金融信息技术
  • 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红帆电脑科技
  • 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恒星科技股
  • 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创软件工程股份
  •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
  • 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
  • 远光软件远光软件
  • 擎天科技擎天科技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

      中国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