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名人堂是“企迪网”打造的品牌栏目,邀请贯穿信息产业全行业名人开辟专栏,发表观点,经验分享,热点话题等文章,为业内带来诸多思考和启发。顾问团、编委会、理事会由行业著名专家组成,是“企迪网”的智囊。诚挚邀请各界名人加入,与我们一起分享您的睿智,共同促进信息化发展。

专访张再生: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日期:2013-08-08 来源:中国社会保障网 作者: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现拥有132位专家。为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扩大论坛专家影响力,密切与论坛专家的联系,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秘书处联合中国社会保障网于2011年2月中旬隆重推出“论坛专家访谈录”栏目,结合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热点问题,有选择地对论坛专家进行专访,展现专家最新观点主张,介绍专家主要研究成果。刊发专访内容同时,配发专家照片、简历、研究方向及重要研究成果。

本期访谈专家是天津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张再生。


中国社会保障网: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您认为,在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再生: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具有政策性强、业务范围广、信息流量大、数据交换频繁等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力推进,信息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应用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更是新时代政府管理的关键措施和工具。

在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谁掌握了信息化,谁就掌握了未来”,社会保障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保障相关信息量急剧增加、数据频繁更新。信息交换的准确、及时尤为重要,传统的手工操作和单机管理等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保障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加强社保基金监督、适应人员频繁流动和统筹层次逐步提高的需要、以及实现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已经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被纳入到国家信息化总体发展战略当中;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高速发展对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尚处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信息化程度低、互联互通程度低,无法满足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愈发凸显。如果过去我们说信息化是高科技手段,今天我们必须说信息化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中国社会保障网:根据您的调查研究,您认为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处在一种什么水平?面临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张再生: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全国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标准已基本完成,全国网络框架已具雏形,统一软件开发及应用取得可喜进展,各项制度建设任务稳步推进。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尚处起步阶段,社会保障信息化程度低、互联互通程度低,尚无法满足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尚面临管理体制不顺畅,政策多变且不统一,资金和人才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升级和信息安全需求高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提四个方面的思路:

一是完善中央及地方数据中心构建,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市范围的数据集中,逐步提高业务数据库的集中层次。建立异地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异地保险缴纳业务,实现对用人单位守法情况的动态监控和分类重点管理.

二是完善中央及地方社会保障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局域网建设步伐。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中心在将网络联接到各类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将就业培训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等联接到网络当中,并向街道、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乡镇延伸;构建信息系统安全诚信体系。

三是建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的整合,实现全国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的互联。形成“一地呼入、全国咨询”的服务模式。加强劳动保障系统政府网站群建设,积极推进基于统一的安全信任体系和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的业务范围,使网络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力开展劳动保障基层信息平台建设。

四是切实提高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扩大采集数据的覆盖面,其中养老保险监测数据要覆盖到全部参保人员,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覆盖到全部失业人员。逐步启动其他各项网络应用。根据跨地区业务协作的需要,适时开展异地业务联网应用,并逐步扩大覆盖地区和人群。探索劳动保障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中国社会保障网:目前,社会保险管理在满足人员流动、跨区域业务办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碍,除了政策层面的因素外,也与社保经办管理的手工操作和单机管理等方式有关。您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先从哪些方面入手?

张再生: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相关信息量急剧增加。到2009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19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147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715万人、14896万人和10876万人,增长幅度显著。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1.6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420亿元,增长率为17.7%,基金支出达到1.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78亿元,增长率为24%。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跨区域业务办理需求不断增加;面对如此规模庞大而且增长快速的资金量和信息量,传统的手工操作和低水平的单机管理等方式,难以满足社会保障事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首先,要夯实基础工作,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化指标体系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其次,要加快推进步伐,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制度设计、政策实施同步进行;三是建设市级集中信息系统,提高互通互联层次,实现信息有效流动和共享;四是建设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技术平台,完善系统安全体系和容灾备份系统。

中国社会保障网:说到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提到“金保工程”。您如何评价“金保工程”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社会保障卡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里?

张再生:我认为,社会保障信息化前期,“金保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统一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经过几年的建设,全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显著加强,不仅在性能上满足了当前业务开展,而且呈现出从分散到集中、从孤立到整合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09年底,全国地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均已建立了不同程度的数据中心,其中按照金保工程建设标准和要求,建成集中、统一、规范的数据中心270多个。一些暂未建成统一数据中心的地区,也大都实现了设备的统一调配。

二是信息化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普遍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经办效率和经办水平大幅度提高。各地已经建设的信息系统管理了数以亿计的单位和人员信息,数以万亿计的各项基金,且每天都随着业务办理而频繁更新。许多地区通过实施统一应用软件,在信息化手段支撑下实现了“五险合一”、“一单征收”、“一站式服务”,使经办模式从分散走向集中,经办地点从大厅走到网上,各项对公众的服务更加便捷,对基金的监管也从现场监督逐步走向现场与网络监督的有机结合。

三是服务大众的效果初步显现。各地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截至2009年底,全国地市级以上人力资社会保障部门普遍建立了政府网站。272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12333专用公益服务电话号码,其中204个建立了有技术平台支持的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或依托全省统一的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开展工作。从各地的情况看,服务内容逐步丰富、服务方式手段逐步增加,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街道社区平台的建设,不仅是把网络延伸到了社区,把经办窗口开到了社区,更是把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

与此同时,我认为,当前金保工程建设面临五大新的挑战:

一是服务人群和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对象由用人单位扩展到个人,由城镇职工扩展为城乡居民,规模由1亿、2亿急剧向10亿以上膨胀。

二是服务内容和服务地域不断扩展。新业务的陆续开展、支持经办向服务全民的转变、基金监督和决策支持需求的不断提高,都对信息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三是业务覆盖面如何进行扩充、业务功能如何完善。

四是“金保工程”如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

五是为更好推动社会保障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经办机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等,如何相应提高信息系统处理的能力、速度,改进处理方式。

中国社会保障网:在整个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最为复杂,也最要劲。您如何看待这一特点?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方案应遵循哪些原则?

张再生:与其他社会保险险种相比,医疗保险本身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涉及的参保人数多,人员多元化,既有城镇职工、城镇自由工作者、离退休人员、也有农村人口、非城镇从业者,还有孩子和学生等多类群体,每类群体的支付能力、就医特点、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所需求的医疗保险制度因不同人群而异;二是医药机构面广,业务的结算量大,对数据质量要求高;三是结算政策繁杂,涉及病人、医院、药店、医保等主体多;业务需求不断变化;四是存储、传输的信息较为敏感,与其他系统,衔接难度大;五是信息技术发展快,建设、运行和维护的成本也较高等特点。

因此,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和策略:一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二是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三是整合资源、讲求效益,四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五是加强管理、确保安全。

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具体策略包括:一是夯实基础工作,制定统一的医疗保险指标体系标准,规范医疗保险业务流程,二是逐步推进,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医保制度设计、政策实施同步进行;三是建设市级集中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有效流动和共享,四是建设医疗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技术平台,五是强化技术手段,保障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

中国社会保障网:您目前正在从事哪些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如何?这些研究工作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张再生:我领导的科研团队2009年初完成了《加快推进天津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研究项目,形成了《天津市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方案》,该方案已于2010年在天津市实施,并使天津市成为首个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的单位。目前我正在进行大学生就业促进和男女同龄退休问题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及其就业促进机制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向职场过渡的机制及其就业促进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以及天津市领导重点关注课题“关于促进天津市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研究”等项目。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包含寻找工作机会的“就业难”,而且还包括大学生从高校向职场过渡过程中难以从学生角色转入职业角色的“角色转型难”、以及跳槽频繁、“就业稳定性差”等多种就业障碍。从理论上将“大学生就业难”单一问题拓展为“择业、就业、入职、转型、稳定” 等问题构成的“大学生从高校向职场过渡”的系统过程,分析大学生从高校向职场过渡中的各种问题和制约因素,探讨“大学生从高校向职场过渡的机制及模式”,为大学生稳定就业提供贯穿“求学-就业”全过程,综合“个人-学校-家庭-雇主-政府”等多环节的政策支持系统,并据此寻求其就业促进支持系统,从而能够对症下药,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课题组进行了广范围和深层次的调研,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并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状况调查报告》,《大学生向职场过渡障碍及就业稳定性缺失环节分析报告》,《大学生从高校向职场过渡及稳定就业机制系统分析报告》,《大学生从高校向职场过渡及稳定就业政策建议报告》等专题报告。

关于男女同龄退休问题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与天津市妇联合作,承担了《女公务员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实现男女同龄退休的需求及问题》课题。近年来,国内对于实行男女同龄退休的呼声日渐增强,建议纠正退休年龄差异政策造成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不公正,并且提出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男女同龄退休制度的实现。女性公务员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具有体力劳动较少和年纪越大知识越丰富等特点,成为逐步推进男女同龄退休政策实施的首要目标群体。但是,由于退休制度涉及到几亿退休职工的老年生活,政府政策的调整极为谨慎,对于现有退休年龄政策的改革一再被搁浅。在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女性公务员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实现与男性同龄退休的需求强烈,是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必须要考虑的关键群体,尤其值得探讨和研究。

我们课题组已经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与文献调研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完成了课题总报告和项目专报等研究成果,总结了女公务员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实现男女同龄退休的需求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女公务员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实现男女同龄退休的障碍,并提出了改革现有退休年龄政策的相关政策建议。


更多>> 同类文章推荐
更多>> 最新发表文章
  • 北京汇祥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汇祥林科技有
  • 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
  • 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用友金融信息技术
  • 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红帆电脑科技
  • 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恒星科技股
  • 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创软件工程股份
  •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
  • 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
  • 远光软件远光软件
  • 擎天科技擎天科技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

信息化建设